学习指南
当前位置:首页 - 弟子规读书会力行分享
 
 
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12集力行分享

夏慧容学长

  
    “亲所好,力为具”。父母亲所喜爱的东西,当子女的都应尽力准备齐全。学习到这句,特别的感慨,特别的羞愧。
    自己因一念之差,在八年前选择追求自己所谓的“爱情”而和前夫离异,从此跌入苦海、饱尝苦痛。因离异后面临的劫难太多太大,被重重烦恼所缚的我,不仅没有力行好孝道,反而让双方的父母操尽了心,儿子整个小学期间也无心管教而被寄养在姐姐家。转眼间,儿子已经15岁了,自己也有幸接触并开始学习传统文化,通过自己“力行”“改过”,儿子身上也发生着很多可喜的变化,真的是如老师所讲:“孩子没有错,错都在自己”。
    虽然儿子很纯善、也很受教。但毕竟是离异家庭,很多教育理念不能及时沟通,导致了很多看法分岐以及对孩子的管理漏洞。今年,孩子到一个新学校后开始了住校生活,每周末回家一趟,前夫每周都给儿子一定的零用钱,儿子对这种状况颇为满意,也颇为自在 。渐渐地,有两个问题在儿子身上凸显出来:一是零用钱有超资的现象,并在没有及时拿到零用钱时向同学借资的现象发生;二是儿子每周五放学后,已没有回家的直达班车。也告诉儿子方法,他可乘邻近县城的班车再转车回家,即使去接他路程也要近许多(如果直接到学校去接单边车程是一个半小时,而在邻县接,单边车程只需二十分钟,但儿子对此建议总是置若罔闻)……
    当学习“事虽小,勿擅为”时,蔡老师讲到刘备给他的孩子有一句很重要的勉励:“勿以善小而不为,勿以恶小而为之”, 很多的大善都是从小善做起,很多的大恶也是从小恶积累上来。所以,孩子在家中的一言一行,家长都不能苟且、太随便,如果孩子养成太随便的习惯,往后出来就会有犯大过失的可能性。想想儿子对零用钱使用的不妥,以及依赖性太强,不是自己想办法回家,而总想父母去接他。对此,自己总是忧心忡忡,因自己通过学习,知道这些都是不能助长的习气,所以对儿子的这些行为不开绿灯,但在他父亲处却频频如愿。电话前夫,“告诫”他不要太纵容儿子,以及纵容可能产生的后果。前夫总是不以为易,反倒觉得我是小题大作。对此很是抑郁,但也没有办法,毕竟前夫和我已经是陌路人,我又有什么权力要求他呢。
    一个星期的周六,儿子留校没回家,婆婆(前夫的母亲,离异后婆婆一直和我有联系,这位善良可敬的老人,我犯了如此大的错,她也大度的说:“人有失足,马有失蹄”,是你的错,我也原谅你,我把你当亲女儿看。)打来电话,闲谈间自然说到对儿子的担忧,以及和前夫沟通的失败,想到这些都是自己一念之差造成的苦果,不禁在电话里对婆婆哭述起来,婆婆嗓子哽噎地劝慰我:“你不要气,我和你三姐(前夫的姐姐)都是希望你们能看在孩子份上合好的,勇娃(前夫的小名)不听话,你三姐劝不到他。你不要和他计较,也别气坏了身体,尧尧(儿子的小名)没在家,你一个人气坏了身体,哪个来照顾你嘛……”。心里更觉愧疚,电话中哭着向婆婆道歉:“都是我的错,是我路走错了才是现在这样的,是我没有教育好尧儿;都是我的错,前夫才会去找一个比他小十多岁的小姑娘的,他们幸福还好,不幸福的话,也是我的罪过啊。因为他(她)们毕竟还要面对儿子啊,以后他(她)再有了小孩,能和谐处理好与儿子的关系吗”……
    第二天周日一大早,婆婆又打来电话,说听见我昨天在电话里哭,不放心我,并宽慰我不要呕气,并叮呤我:不要和前夫计较,前夫现在工作压力很大,心也很粗,不懂得教育孩子,要我多付出点,教育好尧儿。对于婆婆,我是愧疚的。不仅在于婚后的十余年生活,我们婆媳相处的象亲母女一样。更在于我和前夫离异后的八年来,明明是我的不是,她老人家却从未在人前人后说过我半点的不是。对这个妈妈,我除了愧疚还是愧疚……
    转眼又是星期四了,儿子打来电话,要我周五去学校接他,我又搬出了要他乘车到邻县再就近接他的说词。禁不住儿子的软磨硬泡,对此没辙后就让他求助于他的父亲,儿子很不情愿的挂断了电话。
    冷静下来反思,自己这样的处理方式妥当吗?这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吗?我这样对得起婆婆对我的期待吗?
    第二天(周五)的上午,向领导请假后给儿子发信息,我去学校接他。到儿子学校所在地后,首先去客运车辆,把儿子可以乘坐的周边班次、里程、时刻、价格等一一作了了解记录。
    周六的晚上,嘴馋的儿子想吃串串(四川麻辣烫的一种),想到曾听过的一句话“如令入佛智,先以欲沟牵”,就满足了儿子试探性的要求。宵夜时,儿子摆了很龙门阵,从在学校和同学相处的情况,到哪些课程喜欢,哪些课程吃力等。看到时机适宜,就轻轻的对儿子说:“昨天妈妈犯了一个错误,奶奶说现在全厂的销售任务都压在你爸爸身上,爸爸工作真的很忙、压力真的很大,我还让你给爸爸打电话,让他来接你,是妈妈的不对。 其实,我和你爸爸都是很想来接你的。不仅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,又能看到美丽的田园风光,还能和你在一起,真的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。但妈妈的岗位你是知道的,我走了就会给前来办事的人带来不便,今天妈妈也是请了半天的假来接你,李伯伯(公司领导)听说是接你,半句话没说就准假了。小伙子遇到问题,可以有很多种解决的方法,比如你可以乘周边县城的班车,妈妈再来接你,那样就会工作两不误了”。并适时的把整理的工工整整、清清楚楚的周边地区班次表递给儿子……
    转眼又是一周,儿子来电话说他乘车到周边的一个地区,让我去接他。不禁反思,如果上周我也没接他,他父亲也没去接他,儿子会有这周的表现?我没有接受传统文化的熏习,我对此的处理方法又是如何呢?
    也想起老师讲的“正己化人”,自己真正做的好,自然感化身边的人,不是去要求的。只要有要求别人的念头,心地当中控制别人的欲望,那个贪求的念头就没有办法减低,没有办法放下,它是非常细微的,这个内学心地功夫,“惟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”,不真正去去关照自己的念头很可能都发现不了,甚至自我欺骗。是啊,前两周自己对前夫的期望不就是又在贪求了吗?他毕竟没有学习传统文化,我又怎么能把自己觉的“对”的思想强加于他呢?
    老人期盼我带好尧子,不正是为人母亲的本份吗?是我让老人操心了,除了愧对还是愧对,努力修习自己,修身、齐家……,加油。
    感恩老师,感恩传统文化,感恩所有为之付出的人。

 
 
感恩学长的分享!
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
   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   

返回  

 
 

弟子规线装书

蔡礼旭老师主讲细讲弟子规  弟子规力行表在线测试  背诵弟子规联系考试测试题  

深圳弟子规公益网  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